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法國名曲 /
- 雷克萊《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九第三號》
- 馬斯奈《泰依絲冥想曲》
- 佛瑞《夢後》
- 佛瑞《搖籃曲,作品十六》
- 皮耶爾《小夜曲,作品七》
- 郭塞克《嘉禾舞曲》
- 湯瑪士《「嘉禾舞曲」選自《迷孃》》
- 夏米納德《西班牙小夜曲,作品一百五十》
- 薩拉沙泰《卡門幻想曲》
- 雷克萊《「鈴鼓」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五第十號》
- 蕭頌《間奏曲,作品十九第二號》
- 聖桑《綺想圓舞曲,作品五十二》
- 聖桑《「我的心為那聲音開啟」選自歌劇《參孫與達麗拉》》
- 拉威爾《猶太頌禱,出自《兩首猶太歌曲》》
- 拉威爾《搖籃曲》
- 德布西《幻想曲》
- 德布西《漸慢》
- 夏米納德《星光小夜曲,作品一百四十二》
- 比才《小緩板》
- 佛瑞《夢後,作品七第一號》
- 佛瑞《西西里舞曲》
- 拉威爾《吉普賽人》
- 德布西《月光》
- 卡門《卡門前奏曲》
- 拉威爾《波麗露》
- 古諾《聖母頌》
- 佛瑞《多莉的花園》
- 拉威爾《哈巴涅拉舞曲》
- 馬斯奈《泰伊絲冥想曲》
- 聖桑《天鵝》
- 奧芬巴哈《「船歌﹞出自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拉威爾: 《吉普賽人》
Maurice Ravel (1875-1937)
這首拉威爾《吉普賽人》,是匈牙利名女提琴家耶莉‧達拉妮 (Jelly d’Arányi) ─天才型小提琴家姚阿幸 (Joseph Joachim) 之姪─的委託創作,1924年於倫敦首演。原作是為小提琴及鋼琴而寫,且所使用的鋼琴是一種名為「敲琴」 (Piano Lutheal) 的預製鍵盤樂器。這種鍵盤樂器最早出現於1920年左右,與拉威爾的創作年代同時期,琴身上有幾組不同音色組的裝置,藉由啟動鍵盤上的音栓,則可發出各種音色。由於其中有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吉普賽的樂器金巴隆 (Cimbalo) 。因此,拉威爾將這種樂器運用在描繪吉普賽人的音樂上,確實恰如其分;但「敲琴」很快地就被淘汰,儘管仍可購買到這種版本的樂譜。拉威爾在完成敲琴伴奏版本後,很快地又完成管弦樂版本,於同年11月巴黎首演;至於鋼琴伴奏版本,則於1925年由法國小提琴家索斯坦 (Robert Soetens, 1897-1997) 舉行首演。 在拉威爾那個時代,作品的標題「吉普賽人」與今日對它的定義有所差異。在當時社會環境,並不以嚴格地將之侷限於指稱「吉普賽人」,而是猶如其他拉威爾作品中的西班牙情愫,或莫札特音樂中的土耳其格調,乃用以代表某種盛行的「異國情懷」。此外,即如拉威爾一貫的精巧作工,提琴的音樂細膩嚴謹、變幻莫測。因此,儘管作品中沒有真正屬於吉普賽人的旋律,但卻洋溢著匈牙利民俗舞曲查爾達斯 (Csardas) 風格的濃濃異國風。本樂曲是一首將近十分鐘的單樂章作品,淋漓盡致呈獻浪漫晚期小提琴巨匠風采,在次將帕格尼尼、薩拉沙泰的不凡魔力呈現於世人面前。 本錄音以法國製琴師君‧弗朗索瓦阿德瑞克於1795年製作的名小提琴演奏,忠實、成熟地表現樂曲慢速的淒美沉著、快速的華麗姿態。奇美典藏的提琴,成功地提供古今不凡成就的音樂家彼此交流對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