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法國名曲 /
- 雷克萊《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九第三號》
- 馬斯奈《泰依絲冥想曲》
- 佛瑞《夢後》
- 佛瑞《搖籃曲,作品十六》
- 皮耶爾《小夜曲,作品七》
- 郭塞克《嘉禾舞曲》
- 湯瑪士《「嘉禾舞曲」選自《迷孃》》
- 夏米納德《西班牙小夜曲,作品一百五十》
- 薩拉沙泰《卡門幻想曲》
- 雷克萊《「鈴鼓」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五第十號》
- 蕭頌《間奏曲,作品十九第二號》
- 聖桑《綺想圓舞曲,作品五十二》
- 聖桑《「我的心為那聲音開啟」選自歌劇《參孫與達麗拉》》
- 拉威爾《猶太頌禱,出自《兩首猶太歌曲》》
- 拉威爾《搖籃曲》
- 德布西《幻想曲》
- 德布西《漸慢》
- 夏米納德《星光小夜曲,作品一百四十二》
- 比才《小緩板》
- 佛瑞《夢後,作品七第一號》
- 佛瑞《西西里舞曲》
- 拉威爾《吉普賽人》
- 德布西《月光》
- 卡門《卡門前奏曲》
- 拉威爾《波麗露》
- 古諾《聖母頌》
- 佛瑞《多莉的花園》
- 拉威爾《哈巴涅拉舞曲》
- 馬斯奈《泰伊絲冥想曲》
- 聖桑《天鵝》
- 奧芬巴哈《「船歌﹞出自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蕭頌: 《間奏曲,作品十九第二號》
Ernest Chausson (1855-1899)
演出者:
大提琴:歐陽伶宜、鋼琴:陳宜蓁
Jacques Boquary, Vc (1719)
蕭頌 (Amédée-Ernest Chausson, 1855-1899) 出生於法國巴黎新興的中產階級家庭,是浪漫時期的作曲家,但正當他的音樂事業開始發展時,卻不幸英年早逝。蕭頌的音樂極具個人特色,作品反映出受華格納與法朗克 (Cesar Franck, 1822-1890) 影響,創作手法有著他們的影子;風格上則有馬斯內、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留下的風采韻味。簡而言之,蕭頌的創作思維,可做為法國浪漫風格如馬斯內與法朗克,及以德布西為首的印象樂派間的銜接管道。 本樂曲〈間奏曲〉(Interlude)是蕭頌作品19《愛與海之詩》(Poème de l’amour et de la mer)中的一首簡短樂曲。《愛與海之詩》是一首以管弦樂團伴奏人聲的連篇歌曲,創作時間於1882-92年間,並於1893年再次修訂,題獻給法國作曲家迪帕克 (Henri Duparc)。本連篇歌曲包含兩個部份,歌詞皆是蕭頌朋友布修(Maurice Bouchor)的詩篇,第一部分為〈水之花〉 (La fleur des eaux) ,第二部份為〈愛之死〉 (La mort de l’amour) 。兩部分間則有管弦樂演奏的「間奏曲」。〈間奏曲〉開頭標示「緩慢與哀傷」 (Lent et triste) ,點明了它的曲風。儘管樂曲改編成大提琴與鋼琴伴奏版,但依然不失原本由管絃樂團演奏的音樂張力與聲響層次。 本錄音以法國製琴師雅各波給於1719年製作的提琴演奏。大提琴演奏的旋律,由弱而強再轉緩的氣息,格外顯得清晰且扣人心弦;鋼琴伴奏奏出貫串全曲的後半拍,更是強化「間奏曲」本身的淡遠遙思及過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