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桑: 《綺想圓舞曲,作品五十二》

Saint-Saëns (1835-1921)

演出者:
小提琴:黃裕峰、鋼琴:陳智琪
使用樂器:
Jean Baptiste Vuillaume, Vi (1850)
播放樂章 (點擊曲名開始播放)

艾爾加是英國作曲家與指揮,可謂當時最傑出的音樂家,並獲英國皇室冊封為爵士。但儘管他一般人都認同他有著道地英國作曲家的血統,但實際上他的音樂語言卻多方受到歐陸作曲家的影響,其音樂的和聲音響,很接近舒曼、布拉姆斯與華格納式的半音主義,深具德國深厚的和聲基礎;同時,樂風卻更接近比才 (Georges Bizet, 1838-1875) 與聖桑 (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 等人的法國輕鬆悠雅氣息。曲調融合了高貴的靈性與大眾的普及,除了大規模的作品外,也有許多著名的輕鬆小品,接蘊含著迷人的旋律線條與精緻的作工。著名作品有管絃樂曲《謎之變奏曲》 (Enigma Variations, Op. 36) 、《威風凜凜進行曲》 (Pomp and Circumstance, Op. 39) 、《法斯塔夫》 (Falstaff)等。 這首樂曲是比利時小提琴家易薩伊 (Eugene Ysaÿe, 1858-1931) 根據聖桑創作的《六首為鋼琴所創作的練習曲》 (Six Etudes for piano, Op.52) 中的第六首加以改編而成。易薩伊是十九世紀末的小提琴大師,曾在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 (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Brussels) 及巴黎學習,師承小提琴大師維尼亞夫斯基 (Henri Wieniawski, 1835-1880) 與魏歐當 (Henri Vieuxtemps, 1820-1881) ,期間培養了穩健的演奏技巧與豐富音樂性。他的精湛琴藝,是他忙碌演奏生涯得以開展的原因;但儘管演奏事業繁忙,他依然嘗試創作,因而創作許多小提琴作品。 聖桑的《六首為鋼琴所創作的練習曲》創作於1887年,分別為:一、〈前奏曲〉 (Prelude) ;二、〈手指獨立練習〉 (Pour l’independence desdooists) ;三、〈f小調前奏曲與賦革〉 (Prelude and Fugue in f minor) ;四、〈節奏練習曲〉 (Etude de rhythme) ;五、〈A大調前奏曲與賦格〉 (Prelude and Fugue in A Major) ;六、〈圓舞曲式練習曲〉 (Etude en forme de valse) 。 易薩伊改編這首〈綺想圓舞曲〉時,保留聖桑原曲華爾滋的沙龍風味,以明確的三拍子引出清新典雅風味。華爾滋主題徘徊於樂曲各處,且易薩伊融入新穎的小提琴弓法,使主題得以各種樣貌出現,時而極弱、時而極強、時而以八度音演奏、時而又以華麗的裝飾奏表現,猶如舞者的「舞步」不停變換,豐富多采。除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絢爛技巧外,樂曲中間的抒情樂段,亦不失輕盈優雅本質,並逐步將氣氛推向高潮處,才激動地結束樂曲。這首樂曲即使經歷多次聆聽,亦仍有機會發現新鮮美妙之處,經得起一再咀嚼賞玩。 本錄音使用法國製琴師君-巴蒂斯特‧維堯姆於1850年製作的小提琴演奏,鋼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