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其他名曲 /
- 畢貝爾《描繪奏鳴曲》
- 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十九第三樂章》
- 葛拉祖諾夫《吟遊詩人之歌,作品七十一》
- 柴可夫斯基《夜曲,作品十九第四首》
- 嘉南民謠《六月茉莉》
- 貝里奧《芭蕾情景, 作品一百》
- 蘇克《「熱情」選自四首鋼琴與小提琴的小品,作品17第二號》
- 克萊斯勒《中國花鼓,作品三》
- 蕭邦《升C小調夜曲》
- 法雅《西班牙民歌組曲》
- 成田為三《海濱之歌》
- 愛爾蘭民謠《倫敦德里之歌》
- 庫宜《東方舞曲》
- 波爾第尼《洋娃娃之舞》
- 史塔密茲《第二號弦樂二重奏,作品十二》
-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
- 蘇格蘭民謠《安妮羅莉》
-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薩拉沙堤《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鄧雨賢《望春風》
- 鄧雨賢《雨夜花》
- 葛利格《「晨曦」選自《皮爾金組曲》》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西貝流士《芬蘭頌》
- 波佩《往昔美好的日子,作品六十四第一號》
- 山田耕作《紅蜻蜓》
- 史麥塔納《莫爾島河》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葛利格《「晨曦」選自《皮爾金組曲》》
- 薩拉沙堤《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選自芭蕾組曲《胡桃鉗》,作品七十一》
畢貝爾: 《描繪奏鳴曲》
Heinrich Biber (1644-1704)
播放樂章 (點擊曲名開始播放)
畢貝爾(Heinrich Biber, 1644-1704)是波西米亞(現今捷克)作曲家與小提琴家。1670年他前往奧地利薩爾茲堡後就在那兒定居工作,曾擔任當地宮廷禮拜堂的音樂總監,因此可稱得上是音樂神童莫札特(W. A. Mozart, 1756-1791)故鄉薩爾茲堡在十七世紀後期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人物。奧地利最知名的提琴製造家史戴納讚譽他為「不容輕忽的大師」,畢貝爾本身則使用史戴納1668年製造的小提琴;英國音樂史學家布尼(Charles Burney, 1726-1814)也曾經說過:「十七世紀後期所有小提琴演奏家中,畢貝爾應該是最傑出的一位…」。 《描繪奏鳴曲》創作於1669年,編制上是為小提琴獨奏以及數字低音樂器伴奏。整首作品是以當時所流行的多段落式奏鳴曲形式架構而成。全曲分為九個段落,分別是:〈快板〉、〈夜鶯〉、〈布榖鳥〉、〈青蛙〉、〈公雞與母雞〉、〈鵪鶉〉、〈貓〉、〈步兵的進行曲〉以及〈阿雷曼舞曲〉。通常作曲家們在創作此類型樂曲時,會使用不同的手法:如速度、語法、演奏技巧等等,讓各個段落呈現對比性,音樂有著多樣性變化,而此曲最特別的地方是畢貝爾以動物命名大部分的段落,並利用小提琴拉奏上的不同技巧來模仿這些動物:例如使用下行半音階滑音表現貓的叫聲「喵」。 畢貝爾當時任職於捷克的摩拉維亞(Moravia)地區,有文獻提到雇用他的伯爵偏愛有標題性的音樂,可能是為了滿足伯爵的需求,他寫下了這麼一部具有特色的作品。畢貝爾同時也是德奧提琴演奏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此作品錄音所使用的琴,是史戴納1656年的作品,他被譽為是德奧提琴史四百年來第一位大師。畢貝爾是當代最傑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當時所使用的,就是史戴納所製造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