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義大利名曲 /
- 蒙台威爾第《喔! 我的愛人在哪裡》
- 馬利尼《第四號奏鳴曲為小提琴拉奏雙弦》
- 梅盧拉《三首小品選自《器樂歌曲第四輯》第一首》
- 史卡拉第《四重奏—為一把直笛,兩把小提琴和數字低音》
- 史卡拉第《四重奏—為三把中音直笛和數字低音》
- 柯瑞里《C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五第三號》
- 玻凱利尼《A大調第六號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 維奧第《小提琴二重奏,作品十九》
- 魏拉契尼《G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一號》
- 傑米尼亞利《A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一號》
- 柯賴里《D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五第十二號(佛利亞)》
- 塔悌尼《G小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一,「被遺棄的黛朵」》
- 托塞里《小夜曲》
- 葛路克《「受精靈之舞」選自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蒂采》》
- 玻凱利尼《小步舞曲》
- 玻凱利尼《小步舞曲》
- 帕格尼尼《鐘》
- 帕格尼尼《鐘》
葛路克: 《「受精靈之舞」選自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蒂采》》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
演出者:
小提琴:林天吉、鋼琴:陳智琪
Matthias Albani, Vi (1695)
葛路克 (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1714-1787) 是古典時期早期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他對已在歌劇行之多年的戲劇實踐方式,故在維也納發起歌劇改革運動,提出他的新見解。自1760年代開始,他創作了許多具代表性的新作品,其中包括《奧菲歐與尤麗蒂采》 (Orfeo ed Euridice) 及《阿爾賽斯特》 (Alceste) 。1773年,葛路克移到巴黎發展他的歌劇舞台,且定居巴黎期間所創作的作品,融合了義大利與法國的歌劇傳統。最後,才再回到維也納度過晚年。 葛路克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蒂采》以希臘神話為題材,劇情為透過奧菲歐熱烈的愛,讓已逝去的愛妻尤里狄斯復活,再度回到人間的故事。而本樂曲的改編者克萊斯勒,是出生於奧地利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會創作較大型的管絃樂曲。他的創作以甜美、富有感情的旋律著名,具備極其抒情、愜意的韻味,流露出不凡的個人特色。本樂曲常被認為是節錄自葛路克的歌劇,但事實上克萊斯勒乃將其旋律加以改編,以小提琴與鋼琴演奏。小提琴旋律淒美、美妙繚繞,配上鋼琴伴奏穩定的低─高、高─低和絃音型,歌劇裡的悲情情愫全然流露。 本錄音以德國製琴師丹尼爾.阿加爵.史達德曼於1722年製作的小提琴演奏。演奏家融合了理性的技巧及豐沛的情感,故在這三分鐘不到的短曲中,依然能夠聽到提琴綿長、細膩且深情的極致聲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