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義大利名曲 /
- 蒙台威爾第《喔! 我的愛人在哪裡》
- 馬利尼《第四號奏鳴曲為小提琴拉奏雙弦》
- 梅盧拉《三首小品選自《器樂歌曲第四輯》第一首》
- 史卡拉第《四重奏—為一把直笛,兩把小提琴和數字低音》
- 史卡拉第《四重奏—為三把中音直笛和數字低音》
- 柯瑞里《C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五第三號》
- 玻凱利尼《A大調第六號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 維奧第《小提琴二重奏,作品十九》
- 魏拉契尼《G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一號》
- 傑米尼亞利《A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一號》
- 柯賴里《D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五第十二號(佛利亞)》
- 塔悌尼《G小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一,「被遺棄的黛朵」》
- 托塞里《小夜曲》
- 葛路克《「受精靈之舞」選自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蒂采》》
- 玻凱利尼《小步舞曲》
- 玻凱利尼《小步舞曲》
- 帕格尼尼《鐘》
- 帕格尼尼《鐘》
魏拉契尼: 《G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一號》
Francesco Maria Veracini (1690-1768)
魏拉契尼 (Francesco Maria Veracini, 1690-1768) 是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出生於佛羅倫斯的音樂家庭,史料上提及他的祖父是當地最早的小提琴家,而他則被公認為最早名享歐洲大陸的小提琴家之一。自小與叔叔安東尼奧 (Antonio Veracini, 1659-1745) 學習提琴,據說義大利小提琴家塔替尼 (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 曾在1712年聽到魏拉契尼的演奏,驚嘆其優異演出之餘,開始苦練小提琴技巧。魏拉契尼生平的足跡遍及多個城市與國家:1711年離開家鄉到威尼斯;1714年在英國倫敦舉辦音樂會;1717年加入德勒斯登宮廷管弦樂團,之後繼續周遊各國直到1745年才回到家鄉。他的作品以提琴音樂為主,不過在倫敦時期也曾創作歌劇,作曲類型與技巧繼承於柯賴里,並將其模式多樣化,衍生出更為精緻的創作。 魏拉契尼主要的提琴音樂創作包括:作品一的12首小提琴奏鳴曲,出版於1721年;為小提琴與數字低音樂器的作品二《學院奏鳴曲》 (Sonate Accademiche, 1744) 。本錄音所選的G小調奏鳴曲選自於作品一第一號,為他在德勒斯登宮廷任職期間所寫。樂章結構上,摒棄當時逐漸確立的形式─舞曲樂章組成的室內奏鳴曲,或是慢-快-慢-快速度樂章標示的教會奏鳴曲,進而採用自由的多樂章段落形式,包含多種風格特色:莊嚴法式序曲的開場,反映出當時德勒斯登宮廷對法國音樂的偏好,身處德國的魏拉契尼,同時感染了德國幻想式曲風氣息,注重聲部對位的趣味,避開過於浮誇華麗的裝飾,展現難能可貴的淳樸、典雅與真摯;其它段落則有義大利歌劇風格的詠嘆調、農村風格、源自於法國的小步舞曲以及義式吉格舞曲。 本錄音使用義大利製琴大師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1722年製作的名琴,此把琴曾先後被十九與二十世紀的小提琴演奏大師姚阿幸、艾爾曼所使用,因此命名為「姚阿幸‧艾爾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