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義大利名曲 /
- 蒙台威爾第《喔! 我的愛人在哪裡》
- 馬利尼《第四號奏鳴曲為小提琴拉奏雙弦》
- 梅盧拉《三首小品選自《器樂歌曲第四輯》第一首》
- 史卡拉第《四重奏—為一把直笛,兩把小提琴和數字低音》
- 史卡拉第《四重奏—為三把中音直笛和數字低音》
- 柯瑞里《C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五第三號》
- 玻凱利尼《A大調第六號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 維奧第《小提琴二重奏,作品十九》
- 魏拉契尼《G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一號》
- 傑米尼亞利《A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一號》
- 柯賴里《D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五第十二號(佛利亞)》
- 塔悌尼《G小調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一,「被遺棄的黛朵」》
- 托塞里《小夜曲》
- 葛路克《「受精靈之舞」選自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蒂采》》
- 玻凱利尼《小步舞曲》
- 玻凱利尼《小步舞曲》
- 帕格尼尼《鐘》
- 帕格尼尼《鐘》
維奧第: 《小提琴二重奏,作品十九》
Giovanni Battista Viotti (1755-1824)
演出者:
小提琴:陳沁紅, Ⅰ;汪宇琪, Ⅱ
Antonio Stradivari “Joachim-Elman”, Vi (1722)、Antonio Stradivari “Marie Hall Viotti”, Vi (1709)
義大利小提琴家維奧第,堪稱為柯賴里(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建立的義大利小提琴傳統的一代大師,更是介於塔悌尼 (Giuseppe Tartini, 1692 - 1770) 與帕格尼尼 (Nicolo Paganini, 1782-1840) 期間最有影響力的小提琴演奏家。他被視為法國小提琴演奏學派的奠基者,更被譽為「現代小提琴演奏之父」,其作品實屬古典小提琴音樂的最佳典範,對十九世紀小提琴風格影響深遠。 1782年,維奧第於巴黎聖靈音樂會(Concert Spirituel)初次登台,開啟了小提琴演奏史上的新扉頁,也正式將史特拉底瓦里名琴引進了世界音樂舞台。維奧第是第一位充分體悟到史氏琴價值的偉大演奏家,讓史特拉底瓦里琴音的優異性廣為世人所認知,他將史氏琴提升為演奏用琴之最佳典範,使演奏家以擁有一把史氏名琴為其一生最高的慾望。 本曲錄音使用二支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瑪麗‧霍爾-維奧第」與「姚阿幸-艾爾曼」,分別製於1709年與1722年。由「維奧第」名琴演奏維奧第作品實為當之無愧,另一支則特地選用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及艾爾曼(Mischa Elman, 1891-1967)大師的演奏用琴,以期在音色上能發揮相得益彰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