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其他名曲 /
- 畢貝爾《描繪奏鳴曲》
- 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十九第三樂章》
- 葛拉祖諾夫《吟遊詩人之歌,作品七十一》
- 柴可夫斯基《夜曲,作品十九第四首》
- 嘉南民謠《六月茉莉》
- 貝里奧《芭蕾情景, 作品一百》
- 蘇克《「熱情」選自四首鋼琴與小提琴的小品,作品17第二號》
- 克萊斯勒《中國花鼓,作品三》
- 蕭邦《升C小調夜曲》
- 法雅《西班牙民歌組曲》
- 成田為三《海濱之歌》
- 愛爾蘭民謠《倫敦德里之歌》
- 庫宜《東方舞曲》
- 波爾第尼《洋娃娃之舞》
- 史塔密茲《第二號弦樂二重奏,作品十二》
-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
- 蘇格蘭民謠《安妮羅莉》
-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薩拉沙堤《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鄧雨賢《望春風》
- 鄧雨賢《雨夜花》
- 葛利格《「晨曦」選自《皮爾金組曲》》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西貝流士《芬蘭頌》
- 波佩《往昔美好的日子,作品六十四第一號》
- 山田耕作《紅蜻蜓》
- 史麥塔納《莫爾島河》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葛利格《「晨曦」選自《皮爾金組曲》》
- 薩拉沙堤《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選自芭蕾組曲《胡桃鉗》,作品七十一》
法雅: 《西班牙民歌組曲》
Manuel de Falla (1876-1946)
法雅 (Manuel de Falla, 1876-1946) 在西班牙音樂歷史上的地位有如巴爾托克 (Béla Bartók, 1881-1945) 之於匈牙利、史麥塔納 (Bedřich Smetana, 1824-1884) 之於捷克,都是成功地在音樂中建立自己民族特色的優秀作曲家。他的音樂奠基於西班牙的民歌,充滿了西班牙風情。這首作品創作於1914-1915年,當時法雅剛從巴黎學成歸國,原本是寫給女中音或是男中音與鋼琴的7首歌曲,然波蘭小提琴家寇恆斯基 (Paul Kochanski, 1887-1934) 選取了其中6首改編成小提琴與鋼琴的音樂,標題分別是〈摩爾人的圍巾〉、〈搖籃曲〉、〈悲歌〉、〈波羅舞曲〉、〈亞斯都里阿民歌〉、〈霍塔舞曲〉,每一首都代表不同的西班牙民歌類型,旋律上大都是來自於流行的歌曲,不過也有法雅的創作如:〈波羅舞曲〉與〈霍塔舞曲〉的主題。 在改編技巧上,寇恆斯基在每首作品中都加上特殊的小提琴技巧,例如:在〈摩爾人的圍巾〉中,他讓演奏者交替了撥奏的技巧。這首曲子原本的主旋律取材自西班牙南方的佛朗明哥 (Flamenco) ;鋼琴部分則是取材穆爾西亞 (Murciana) 地區的一首歌,歌詞主旨是勸女孩們要潔身自愛,如同商店裡的圍巾如果弄髒了,就賣不出去,即使賣了也不會有好價錢。〈搖籃曲〉與〈悲歌〉都是表現旋律的歌唱性,兩首都是當時通俗流行的歌曲,法雅將他們配上自己的和聲。〈波羅舞曲〉是法雅的創作,風格取材自阿拉岡 (Aragon) 地區的民俗舞曲,曲風活潑。〈亞斯都里阿民歌〉的旋律非常通俗,取材自西班牙北部亞斯都里阿 (Asturiana) 一首緩慢哀怨的悲歌,這首曲子小提琴演奏時需要加上弱音器。〈霍塔舞曲〉也是法雅自己的創作,風格則有吉普賽或是佛朗明哥的特色,演奏時會加上和弦撥奏的效果來模擬響板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