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加: 《羅曼史,作品六十二》

Edward Elgar (1857-1934)

演出者:
大提琴:謝宜璇、鋼琴:陳智琪
使用樂器:
Benjamin Banks, Vc (1793)
播放樂章 (點擊曲名開始播放)

艾爾加是英國作曲家與指揮,可謂當時最傑出的音樂家,並獲英國皇室冊封為爵士。但儘管他一般人都認同他有著道地英國作曲家的血統,但實際上他的音樂語言卻多方受到歐陸作曲家的影響,其音樂的和聲音響,很接近舒曼、布拉姆斯與華格納式的半音主義,深具德國深厚的和聲基礎;同時,樂風卻更接近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與聖桑 (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 等人的法國輕鬆悠雅氣息。曲調融合了高貴的靈性與大眾的普及,除了大規模的作品外,也有許多著名的輕鬆小品,接蘊含著迷人的旋律線條與精緻的作工。著名作品有管絃樂曲《謎之變奏曲》 (Enigma Variations, Op. 36) 、《威風凜凜進行曲》 (Pomp and Circumstance, Op. 39) 、《法斯塔夫》 (Falstaff)等。 艾爾加這首d小調《浪漫曲》的作品編號為Op.62,是一部創作給低音管與管弦樂團演奏的作品,且往後艾爾加也有改編為大提琴及管絃樂團演奏的版本,兩版本的創作時間皆於1909-10年間。當然,亦有以鋼琴取代管絃樂為伴奏的縮編版本。這首樂曲最早乃為倫敦交響樂團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的低音管首席演奏家詹姆士 (Edwin F. James) 創作,而大提琴版本直至1985年開始,才再有演奏家拿來演奏。《浪漫曲》創作時間恰巧落於艾爾加的兩部大型作品間(小提琴協奏曲與第二號交響曲),而它本身卻是首結構精簡洗鍊,故無論於樂曲規模或風格方面,皆展現強烈對比。其音樂色調,即如英國風情那般充滿詩情畫意,處處遍佈著強弱、急徐變化,像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詩人或舞姿幻妙多變的舞者。 本錄音使用英國製琴師班哲明.別克思1793年製作的名大提琴演奏。演奏者藉演奏古代名琴,讓艾爾加能與同樣出身為英國的古代製琴師遙相對唱,兩者相合無間,終激盪出這般精巧、詩情畫意的聲音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