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德奧名曲 /
- 韓德爾《D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十三號》
- 華爾特《布穀鳥詼諧曲》
- 舒伯特《樂興之時, 作品九十四第三號》
- 布拉姆斯《圓舞曲,作品三十九第五號》
- 巴赫《G大調小步舞曲》
- 巴拉地斯《西西里舞曲》
- 舒曼《夜之歌》
- 韋伯《慢板》
- 韋伯《輪旋曲》
- 孟德爾頌《春之頌》
- 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
- 布拉姆斯《圓舞曲》
- 韋伯《甚緩板》
- 韓德爾《帕薩加里亞舞曲》
- 巴赫《夏康舞曲》
- 貝多芬《G大調第一號羅曼史,作品四十》
- 雷格《G大調羅曼史》
-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二號》
- 舒伯特《「小夜曲」選自《天鵝之歌》》
- 布魯赫《羅曼史,作品八十五》
- 孟德爾頌《無言歌,作品六十二第一號》
- 亨德密特《為中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作品十一第四號第一樂章》
- 舒曼《幻想小品》
- 克萊斯勒《愛之悲》
- 克萊斯勒《愛之悲》
- 小約翰‧史特勞斯《美麗的藍色多瑙河,作品三百一十四》
- 約翰‧史特勞斯《拉德茲基進行曲》
- 布拉姆斯《「序曲」選自《大學慶典》》
- 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 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作品三十四第二號》
- 舒伯特《聖母頌》
-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 海頓《「皇帝」C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七十六之三第二樂章》
- 莫札特《第四十號交響曲,作品五百五十第一樂章》
華爾特: 《布穀鳥詼諧曲》
Johann Jakob Walther (1650-1717)
演出者:
小提琴:盧佳君、大提琴:曾素芝、大鍵琴:蔡佳璇
Omobono Stradivari, Vi (1740) 、Matteo Gofriller,Vc (1700)
華爾特 (Johann Jakob Walther, 1650-1717) 是德國重要的小提琴家與作曲家,年輕的時候曾經到義大利學習音樂,回國後則服務於不同的德國宮廷。他與畢貝爾對於小提琴演奏技巧發展有諸多貢獻:像雙音的演奏以及高把位的使用。華爾特的音樂作品展現他對聲音的敏銳細膩洞察力,喜愛藉由樂器來模仿樂器、動物與鳥類的聲音,曲中總是洋溢著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力與精湛演出技巧,音樂學者費迪斯 (François-Joseph Fétis, 1784-1871) 稱他為「此世紀的帕格尼尼」,堪為名符其實。 華爾特留下來的作品蒐集於兩套曲集中,分別於1676與1688年出版,本作品選自後者。此曲集收錄28首華爾特小提琴音樂,曲體包含組曲、帶有標題的樂曲等,其中大部分的樂曲形式相當於舞曲,乃為典型的「室內奏鳴曲」;在技巧上,他用小提琴模仿如「風笛」、「小號」、「手風琴」、「吉他」與「動物」等聲響,而《布榖鳥詼諧曲》則是模仿布榖鳥的聲音。這套曲集被認為是十七世紀晚期小提琴音樂的代表性創作。全曲分為快-慢-慢-快四個樂章,每個樂章挑戰不同的演奏技巧:第一樂章多以雙音構成;第二樂章則加上許多快速音符段落;第三樂章有許多顫音與分解和弦片段;最後一個樂章又回到雙音的音型。 本錄音是由製琴大師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的兒子歐莫柏諾於1740年製作的名琴演奏,配合演奏家的天賦,唯妙唯肖的布榖鳥聲自然流洩,快板與慢板間或交替,交織出美妙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