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製琴系統/學派
英格蘭-倫敦學派 (London School)
十七世紀前
製琴業的萌芽
英國的小提琴出現時間是在1540年的春天,由六位猶太籍的弦樂演奏家從米蘭、布雷西亞和威尼斯引進亨利八世的宮廷,在英國王政復辟時期 (1660),他們成立的宮廷樂團已有24把提琴。
歷史資料顯示,小提琴在1560年代開始出現於英國的貴族家庭,1600年開始,愈來愈多劇院團體和音樂家開始演奏小提琴。
十六世紀時,英國的小提琴由外國傳入,也有本地的製琴家自己製作,Lupo家族的成員在1540年到1642年間在宮廷弦樂團服務,是當時著名的製琴家族,但目前英國公認最早的製琴家是劍橋大學的Benet Pryme,他在1557年去世,而他的財產目錄中,包含了幾把提琴。
據英國宮廷史料記載,從1637年開始,他們大量購買克里蒙納的小提琴,並將其它國家的提琴區隔開來,顯示出英國對克里蒙納提琴的重視,也使得英國的製琴師有機會接觸和研究這些優秀的作品。1687年時,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James II)訂購了一組史氏琴,使得史式琴有機會流傳到英國。英國人的作工是精細紮實的,提琴與弓的製作水準也相當高,且有多達五所的製琴學校,其數量僅次於美國。
十七世紀倫敦優秀的製琴家包括雅各.雷曼(Jacob Rayman, ca. 1596-ca. 1658)、愛德華.潘菲隆(Edward Pamphilon, ca. 1646-ca. 1685)及湯瑪士.厄克哈特(Thomas Urquhart, ca. 1629-ca. 1698),他們所製作的提琴形成了早期倫敦學派。湯瑪士的學生丹尼爾.派克(Daniel Parker, ca. 1680-ca. 1740)及巴羅克.諾曼(Barak Norman, 1651-1724)則開始引領該學派。
巴羅克.諾曼從十八世紀初期開始即對製琴感到興趣,後來深受史特拉底瓦里的影響。他的大提琴被認為是英國早期大提琴的典範,他所製作的提琴內側會鑲嵌上押花字BN。
國外演奏家帶領著十七世紀英國演奏史的發展
十七世紀前半,英國的小提琴家大多都在宮廷服務,而讓小提琴技巧大幅進步的推手來自於歐洲的演奏家。1630年代以前,傑出的演奏家包括法國籍的Jacques Cordier和Stephen Nau(他在查理一世統治期間,被任命為小提琴作曲家以及小提琴樂團的首席)。 查理二世在王政復辟後,重新整頓宮廷小提琴樂團,共計有24把小提琴,Louis Grabu為總監。
除了法國的影響之外,德國小提琴家Thomas Baltzar在瑞典的克里斯汀娜王后(Queen Christina)宮廷崩解後,約於1656年來到英國;15年後,義大利的Nicola Matteis (i) 也來到這裡。
這兩位炫技名家讓英國的小提琴演奏有革命性的進步,Baltzar寫的的獨奏曲即有許多和弦和跨弦的技巧,需要相當好的能力來拉奏;Matteis的四冊歌曲集(airs, 1676/1685)展現了許多開發性的技巧和熱情的想像空間。
艾克尼斯(Henry Eccles, 1652-1742)為英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其父所羅門.艾克尼斯(Solomon Eccles, 1618-1682)為教會提琴家。艾克尼斯的風格受到義大利樂派的影響,例如他的十二首提琴獨奏曲就是受到柯賴里的啟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篇幅不大,但曲風清新動人。
十七世紀晚期,義大利製琴家影響著英國製琴業,而義大利的作曲家也是如此,像是普賽爾(Purcell)的《三重奏鳴曲》(Sonnata's of III Parts, 1683)。
英國的提琴收藏家─科貝特
英國人是嗜好收藏古董的民族,他們早在史特拉底瓦里出生之前就已經懂得收藏名琴,當時提琴的演奏都還在起步階段呢!可見英國人對提琴這項頂級藝術品的獨到眼光!
早期的小提琴家科貝特(William Corbett, ca. 1675-1748)也是位名琴的收藏家,他曾經到義大利拜訪過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a. 1644-1748)及基羅拉摩.阿瑪蒂二世(Girolamo Amati II, 1649-1740)的工作室,並將克里蒙納的提琴帶回英國。科貝特從1711年開始收藏名琴,直到1748年他去世後,這些稀世珍寶被送到拍賣會上標售,其中包含了幾把阿瑪蒂和史戴納製作的名琴。當時歐洲小提琴學派的發展尚屬萌芽階段,背後世尊稱為最早的提琴收藏迷科希奧伯爵(Count Ignazio Alessandro Cozio di Salabue, 1755-1840)與義大利提琴收藏家塔里西歐(Luigi Tarisio, 1790-1854),以及「現代小提琴演奏之父」維奧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 1755-1824)都尚未出生,可見科貝特收藏提琴的年代之早。
十八世紀
義、德製琴業對英國的影響持續發酵
十八世紀活躍於倫敦的製琴師大多受到克里蒙納製琴師,包括阿瑪蒂以及史特拉底瓦里的影響,尤其以沿襲史氏風格提琴為多數。丹尼爾.派克(Daniel Parker, ca. 1680-ca. 1740)是英國最偉大的製琴師之一,他早期曾經模仿阿瑪蒂的型制,後來轉而仿效當時還不受矚目的長型史氏琴(Long Pattern)。著名小提琴家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是他的擁護者,曾經在1911年使用派克琴來演奏自行創作的協奏曲。
理查.杜克(Richard Duke, 1718-1783)被認為是十八世紀最傑出和多產的英國製琴師,他成功地模仿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史戴納琴,以及致力於研究和復興長型史氏琴。班哲明.別克思(Benjamin Banks, 1727-1795)對於英國製琴技術貢獻良多,是十八世紀後半葉在倫敦以外最優秀的製琴師。他是最早體認到長型史氏琴價值的英國製琴師,今天他最炙手可熱的提琴則是遵循著阿瑪蒂琴型來進行一些改良,手藝精細。
黯淡的英國本土演奏界
十八世紀的倫敦是歐洲的都會大城,也是許多演奏家的朝聖之地,像是Geminiani和維奧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 1755-1824)都曾經居住在那裏。
英國本土的小提琴家在各國的競爭之下相形失色,但Thomas Linley the Younger(1756-1778)是位有才華的作曲家,他早年的佛羅倫斯跟隨Nardini學習,並跟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結為朋友,可惜他在22歲時因船難而去世。
十九世紀
英國女提琴家的表現大放異彩
十九世紀揚名四海的英國演奏家非霍爾(Marie Pauline Hall, 1884-1956)莫屬。她是位女提琴家,也是英國第一位國際級小提琴演奏家。她出生在一個貧寒的音樂家庭,小時後即與父親在街頭演奏賣藝,後來屢次遇到貴人,資助她接受正統的音樂教育。她曾經是捷克小提琴家賽夫西克(Otakar Sevcik, 1802-1870)的學生,賽夫西克有一套自己的教學系統,對演奏技法的啟發有很大的幫助,而他對霍爾的能力也是讚譽有加。1902年,霍爾在布拉格樂壇初次登臺,後到歐洲各國演奏,均大獲好評,她的演奏風格具備高超的技巧與華麗的音色。
1905年,她從倫敦琴商哈特(George Hart)手中買下史特拉底瓦里1709年製小提琴「維奧第」(ex "Viotti")。知名英國琴商公司希爾評鑑道:「這是一支各方面都完美的小提琴」,而霍爾的精湛琴藝激發了史氏琴的潛能,往後數年間,這把名琴陪伴著她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奏,向世人見證了史氏琴無與倫比的價值。在她辭世後,這把史氏琴便改以「瑪麗.霍爾-維奧第」(ex “Marie Hall-Viotti”)稱呼。1991年,奇美文化基金會透過紐約的華裔製弓大師間琴商仲介秦榮(Yung Chin)買下此琴,成為奇美博物館的珍藏。
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受到詩人梅瑞迪斯(George Meredith, 1828-1909)的詩句所啟發,譜出了小提琴與管弦樂的浪漫曲《雲雀飛翔》(The Lark Ascending, 1914),並提獻給霍爾。1921年六月,霍爾在鮑爾特(Adrian Boult)指揮下於倫敦女王音樂廳進行首演。此曲是霍爾以「維奧第」首演,這更可印證此名琴無可取代的歷史價值。
梅因基(I. Menges, 1893-1976)也是位女提琴家,曾是匈牙利提琴家奧維爾(Leopold Auer, 1845-1930)的學生。她於1913年在倫敦首度登臺,十分成功。她曾錄有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唱片。
在世界上扮演權威角色的英國琴商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有最知名的琴商維姚姆(Jean-Baptiste Vuillaume, 1798-1875),而英國有提琴收藏量驚人的收藏家吉洛特(Joseph Gillot, 1799-1873),他所收集的義大利名琴曾多達五百支以上!吉洛特是位鋼筆工廠的老闆,也喜愛收集名畫,在一次因緣際會下,他用一幅畫跟朋友交換一把小提琴,從此就開啟他的跨國提琴收購。但傳奇的是,他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將大量的提琴閒置在工廠倉庫長達二十年,直到他去世之後,他的家人才請倫敦琴商哈特(George Hart)來清點提琴,這時哈特才看到這數百支名琴齊聚一堂的驚人場面,裡頭不乏有阿瑪蒂(Nicolò Amati)、史特拉底瓦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白貢齊等義大利名家的作品。這戲劇性的故事發展,讓吉洛特成為史上提琴收藏的傳奇人物。
此後,英國出現不少提琴收藏家、提琴鑑定家與經銷商,塔里西歐曾為英國人評鑑提琴的眼力大為讚嘆,直至今日,世界著名的樂器拍賣公司都來自英國。
英國小提琴市場的中心則是成立於1835年的希爾琴商公司(W.E. Hill & Sons, 1835-1992)、哈特(J.T. Hart & Sons)家族企業、Edward Withers 以及John Beare等。
希爾家族中的威廉.艾伯斯沃斯.希爾(William Ebsworth Hill, 1817-1895)是希爾琴商公司的創辦人,他的三個兒子分別是威廉.亨利.希爾(William Henry Hill, 1857-1927)、亞瑟.福德瑞克.希爾(Arthur Frederick Hill, 1860-1939)、阿弗列德.艾伯斯沃斯.希爾(Alfred Ebsworth Hill, 1862-1940)。希爾琴商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古琴鑑定權威,他們以企業的型態從事提琴製造、維修、研究、行銷與鑑定,並出版提琴相關刊物,但他們在1992年已完全結束營業。
哈特家族為英國知名琴商之一,約翰.湯瑪斯.哈特(John Thomas Hart, 1805-1874)於1825年建立提琴收藏事業。第二代的喬治.哈特(George Hart, 1839-1891)成立哈特琴商公司(J. T. Hart & Sons)。喬治.哈特二世(George Hart II, 1860-ca. 1931)與赫伯特.哈特(Herbert Hart, 1883-1953)為其第三代,當赫伯特於1939年退休時,哈特公司也被宣佈停業。
二次大戰後,歐洲經濟蕭條,許多歐洲的製琴師及琴商紛紛移民美國,紐約琴商崛起,使得美國成為新的提琴音樂中心。英國在戰後復甦期的傑出製琴師有William Luff(1904–93)、Thomas Earle Hesketh(1866–1945)、Geroge Wulme-Hudson(1862–1952)、Arthur Richardson(1882–1965)、Maurice Bouette(1922–92)、Wilfred Saunders(b. 1927)、Clifford Hoing(1903–89)、Lawrence Cocker(1912–82)、Roger Hargrave(b. 1948)以及Gimpel Solomon(b.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