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製琴系統/學派
義大利系統-帕瑪學派 (Parma School)
帕馬(Parma)在義大利中部,位於提琴聖城克里蒙納(Cremona)南方20多公里,以飲食業著名。帕馬乾酪和帕馬火腿是當地的特產聞名於世。文藝復興後該地出現了帕馬公國(Ducato di Parma, 1545-1859),自十九世紀義大利統一後,隨著連接波隆納(Bologna)、皮亞琴察(Piacenza)等周邊城市的交通改進,開始發展出一些工業。
當地有一所著名的帕馬音樂學院(Conservatorio Arrigo Boito di PARMA),1769-1792年建立,一開始約有16學生。1818年至1888年間建立第一所公立音樂學校,1825年正式成立,帕格尼尼於1836年提議應對公國管弦樂團進行改革;1855年學校已具規模,初期以聲樂教學為主,其後逐漸擴展到管弦樂隊的所有樂器。
地理位置上與克里蒙納相當接近,因而造成當地樂器的發展相當緩慢。安德烈.吉薩貝爾替(Andrea Gisalberti, 1682-1767)為目前已知最早在此製琴的作者,1759年至1771年,皮德蒙學派製琴師喬凡尼.巴蒂斯塔尼.瓜達尼尼(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 1711-1786)曾經待過10年,根據這個時期的樂器分析,他採用北義大利所產的Oppio楓木,並以極快的速度完成,顯現當時的樂器市場並非相當興盛。
十九世紀的帕馬製琴作者相當少,僅有費利切.摩利.科斯塔(Felice Mori Costa, 1753-1825)、多梅尼柯‧考布西(Domenico Corbucci, 1829-1890)、朱賽佩.特拉斯康尼(Giuseppe Tarasconi, 1851-1920)。直到1926年加埃塔諾.史卡拉波托(Gaetano Sgarabotto, 1878-1959)遷居帕瑪,並於1929年與兒子彼 得羅.史卡拉波托(Pietro Sgarabotto, 1903-1990)創立帕瑪製琴學校,這在當時是相當大的創舉。
但由於經費拮据,1936年便關閉學校,1937年至1941年遷徙至維辰札(Vicenza)、1942年至1948年遷回帕馬,1949年至1956年前往布雷西亞 (Brescia),1957年至1959年則又回到帕馬。這間學校對於當代義大利製琴傳承有相當大貢獻,也影響了1937年由墨索里尼成立的「克里蒙納國際製琴學校」(Scuola Internazionale di Liuteria di Cremona, I.P.I.A.L.L)。
史卡拉波托父子獨創的製琴特色,不只表現在縝密處理製琴的材料,尤其是頂級的細膩手工,讓琴身的每一個弧線精美無比。其製琴樣式源自於阿瑪蒂 (Amati)以及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他也擅長仿製古琴,但數量不多。他們的作品充滿了藝術熱情,是許多演奏家夢寐以求的完美樂器。這對父子傳承了重要的製琴歷史,對於帕馬和克里蒙納學派都產生極大的影響。兩人皆成為二十世紀初期眾人讚頌的製琴大師。而弟子拉法埃萊‧瓦卡里(Raffaele Vaccari, 1908-1994)和賽斯托‧洛奇(Sesto Rocchi, 1909-1991)更是將史卡拉波托的高超技藝完美承接,作品將當精美優秀,深受當時著名音樂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