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庫收藏: violin(1746)
彼 得羅.瓜奈里(Pietro Guarneri, 1695-1762)出生於克里蒙納(Cremona),1762卒於威尼斯(Venice),是朱塞佩.瓜奈里(Giuseppe Fuarneri, 1666-1740)的第二個兒子,以「威尼斯的彼得羅」聞名。 1710年代左右,由於克里蒙納商業生態的困難,促使他於1715年離開家鄉,待在叔叔彼得羅.瓜奈里(Pietro Guarneri, 1655-1720)位於曼圖阿(Mantua)的工作室一段時;1717年12月抵達威尼斯,與卡洛.托諾利(Carlo Tononi, 1675-1730)一同在馬泰奧二世(Matteo II Sellas)工作室工作;1733年後則獨立製琴,並無自己的店面。他在威尼斯發現豐富的音樂環境,且很快地以其經歷背景找到可發展空間。1728年與瑪麗亞(M. Aniola Maria)結婚,楔拉斯(Matteo II Sellas)則為他們孩子的教父。 其作品融合了克里蒙納以及威尼斯學派的風格,使其作品呈現獨特、有趣之處。其中最具特色的即為提琴背板的中心固定pin點,正是克里蒙納學派阿瑪蒂、瓜奈里等家族的製琴傳統。他的樂器琴身較平坦、寬闊;F孔有美麗的形狀,且所佔面積也較寬;鑲線與提琴邊緣非常優雅;琴頭非常寬,渦捲部可清楚看見鑿刀痕跡。 瓜奈里最初的標籤可追溯至1730年,至於他更早之前的作品狀況,則無人知曉。1740年是製琴最輝煌的時光,與當時製琴大師馬泰奧.葛弗瑞勒(Maetteo Goffriller, 1659-1742)、多梅尼柯.蒙塔耶納(Domenica Montagnana, 1686-1750)、卡洛.托諾利、桑通吐斯.歇拉費(Santo Serafin, 1699-1758)等人並駕齊驅,所製的提琴品質不分軒輊。但1750年以後便漸趨式微。1762年逝世,可惜並未將技藝傳承給後代子孫。
Hint: 按Esc鍵或點擊此方框以外區域均可關閉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