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庫收藏: violin(1780) cello(1778) viola(1790) violin(1780)
羅 連佐.斯托里奧尼(Lorenzo Storioni, ca. 1745-1816)為十八、十九世紀義大利克里蒙納(Cremona)製琴師。他出生時,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a. 1644-1737)和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皆已去世。或許是受到盧傑利(Ruggeri)家族的影響而踏入製琴業,另外白貢齊家族尤其是尼可羅.白貢齊(Nicola Bergonzi, 1754-1832)也在斯托里奧尼提琴買賣上產生重大影響。 1775-1795年間是斯托里奧尼最富創造力的時期,除了製作大量的小提琴以外,還製作了大提琴與尺寸較小的中提琴。然而,有些文獻記載他多次離開克里蒙納,據科希奧伯爵(Cozio di Salabue)的說法,洛倫佐也曾待過威尼斯和裡雅斯特,甚至還可能在拿坡裡工作過。1810年至1811年間返回克里蒙納,這段期間的行蹤仍無確切的考證,雖然有史料証明他於晚年時依然從事製琴的工作,但至今卻無任何作品是註明於1804年之後所作。斯托里奧尼的兒子朱塞佩(Giuseppe Storioni, 1772-1823)是位大提琴家兼作曲家,並未繼承製琴事業,而唯一的學徒是他的姻親喬凡尼.羅塔(Giovanni Rota, 1767-ca. 1810),羅塔約從1780年代至1792年間在其門下學習製琴。 其作品形式多變,琴身具獨創性,即使在特定時期裡也能察覺出風格上的變化;早期的樂器充滿迷人的特質,亦存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經常使用義大利本土楓木(oppio),但拱型結構與琴身輪廓則較為粗糙。斯托里奧尼最早的提琴標籤為1771年,1780年起發展出自己的製琴特色,往後十年的作品最為人所熟知。到了1790年他和尼可羅‧白貢齊密切合作,因而當時風格接近白貢齊提琴;然而往後幾年的作品卻變得鮮為人知。 其作品擁有較為平坦的琴身,音色上更為厚實緊密、粗獷有力;就提琴發聲方式與瓜奈里琴極為相似。提琴塗漆的顏色變化多端,最迷人的橙紅漆有著明亮的光澤,但漆質密度則較為脆弱,容易於鑲線處剝損脫落。作為追求耶穌.瓜奈里琴所瀰漫的漂亮橙紅色澤,他很可能是克里蒙納晚期最成功的製琴師。到了晚期卻不繼續沿用克里蒙納的塗漆方法,改而使用近似威尼斯(Venice)學派的紅褐漆;姑且不論外觀的審美因素為何,其作品幾乎富有絕美出色的聲響。而此時標籤用「alumnus」這個錯誤拼法,直到1774年左右,他才開始使用新的標籤「Laurentius Storioni fecit Cremonae 17.. 」,而這才是他的典型標籤。 他是1775-1800年間,致力於復興克里蒙納製琴業的中心人物,也是克里蒙納製琴學派的最後一位大師。作為多產的製琴師,他吸取前人的經驗、融合傳統製琴技藝,創造出獨特強烈的風格,使克里蒙納的製琴業活躍興旺。他製作的樂器獲得了演奏家高度的評價,寬廣厚實與清晰明亮的音色非常適合於獨奏場合,因此,斯托里奧尼被視為十八世紀晚期最令人注目的北義大利小提琴製琴師,被賦予「小瓜奈里」之稱。
Hint: 按Esc鍵或點擊此方框以外區域均可關閉說明